中国中铁四局集团建筑公司欢迎您!
返回首页|集团网站|集团站群
新闻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新闻动态>媒体聚焦

渡江印象

新闻来源: 金涛 发布日期:2016-08-01

(一)

\

写玩转省博完全是一时的兴致,一时的冲动。那天跟着领导陪客人在省博考察的过程,远方的客人忽然问我说:现在回过头来看博物馆,是不是特别欣慰和自豪?这是自然,每个参建的员工都会有这种感觉。后来,便把头脑中的想法结合曾经的照片每天用三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把它们变成文字。也许表达不准确,也许不统一,也许前后有矛盾,也许撒扯跑题,但都保留了写字时的真实想法。本来想多写一些,但到最后突然没了兴致,也许是知识的积累不够,也许是杂事太多的缘故。说不定再过段时间有了冲动会进行弊补缺漏,多写写施工过程中的一些事情。目前施工项目旁边是渡江战役纪念馆,也是中铁四局建筑公司施工的项目,也是国家优质工程,目前身边的同事大都经历过那个工程的施工,但我并没有亲自参与,了解不深,不象省博,躺在床上对每个犄角旮旯都清楚的很。当决定记录一下个人印象中的渡江战役纪念馆时心里非常忐忑,生怕被人笑话。不管了,先写吧,写到哪算哪,总理说得对,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毕竟也去过几次了,省博物馆中这幅名曰《渡江战役》的水墨就全当过渡了。

(二)

\

早晨的第一缕阳光抵达巢湖边这个半岛形的广场,蔚蓝的天空下,渡江战役纪念馆就象一面迎招展的旗帜,指向前方的胜利之塔。此时的巢湖水波微兴,芦苇沙沙作响,恰似潜伏着千军万马,注视着对岸的一举一动,这与几十年前战前训练的景致应该没什么不同。孙武子告诉我们,要从五个方面对交战双方进行比较从而判别胜负,道、天、地、将、法。我们做工程同样如此,上下同心、抢抓有利时机、因地制宜、强有力的项目班子和切实可行的方案方法也是一个项目成功的保证。回想二00八年十月份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荒芜之地,脚下烂泥身旁杂草头顶烈日,腥臭夹裹着湿润的热汽将人团团包围,这是一种什么感觉?想想都浑身难受。在即无天时亦无地利的情况下,兄弟姐妹们圆满地完成了工程开工前期的各项任务,厉害厉害!将者,智信仁勇严也,佩服佩服。我相信,当彩旗将工程边界一段段清晰地标出时,他们一定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个笑容犹如六十年前渡江侦察时筋疲力竭的战士将情报送到同志们手中时的笑容一样的欣慰。

(三)

\

往前走几步,你会猛然发现,整个纪念馆忽然变成了蓄势待发的雄伟战舰,水面倒映,前伸的船头形成一个强而有力的巨钳,将胜利牢牢地掌握。其时,在一九四九年,进行渡江战役时,人民的军队根本没有船坚炮利的装备,但就是借助狭小的舢板,依靠着千万百姓,征服了长江天堑,夺取了最后的胜利。英雄没做到的事百姓做到了,所谓的固若金汤,所幻想的南北分治,随风去吧,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现在,军队早已今非昔比,战舰可以林立,如果再拿出渡江战役的精神气儿,还担心那一两个跳梁的丑儿?想想刚才走的那几步,一步,两步,每一步就是一个伟大的行程,在这个行程中,我们心装红旗,从无到有,创造出不朽的业绩。可以说,二零零八年,那帮兄弟姐妹们正是怀揣着与渡江战役相同的不怕困难的必胜信念,在别人两度放弃的情况下,硬生生用自己的双手平地建起了这座雄伟的纪念馆,造起了这艘冲向胜利的巨轮,垒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营造出如今游人如织的景致。

(四)

\

走过水面上一条浮桥似的通道,便来到舰艇下方,虽然没到开馆时间,保卫只看了我一眼并没有阻拦,估计是前段时间维修时混得脸熟的缘故。一段台阶后,有一平台,接着便是入口大门,当然了,此时的大门是紧闭的。站在平台上转身眺望,远方是浩渺的巢湖,九十九米高的胜利之塔巍然屹立,在两边绿树繁花的簇拥下,九个硕大的花岗岩五角星沿中轴线由远而近依次排列到塑像脚下。塑像是五人,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和谭震林,也就是渡江战役的总前委,在今天看来,这全都是让人敬仰的先辈,在他们的运筹帷幄下,战役在千里长江取得了胜利。舰首向前悬挑三十五米,挑高四十四米,呈四十九度直指蓝天。施工时,为了确保三千多吨的舰首不出问题,兄弟们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与华南理工,合肥工大,局专家组起提出一个又一个方案反复比较、论证、挑选,实施时,支撑所用钢管密密麻麻,只有纤瘦之人才能钻的进去,听班组说就是上面掉一只钳子也决不会落到地面上,当时合肥市场上符合国标的钢管全部都用于此工程的施工了。

(五)

\

纪念馆外墙全部用GRC板进行饰面。与省博物馆的追求精细不同,这里GRC板被做成了岩石的纹理与质感,糙糙的,厚厚的,从下往上,一块压着一块,就象给这艘巨舰披上了坚固的铠甲,连悬挑的船头亦不例外。说到这里,我一是佩配服设计师的大胆,上百斤重的“石块”他就敢当作吊顶板材使用,是艺高人胆大呢还是牛犊不怕虎呢,不敢妄加揣测。二是佩服施工的队伍,仰面安装这么大面积、这么重的板材,而且是斜面,在没有良好的落脚点的条件下,能做到横竖成线,太难了。记得做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石材外墙时,有一块门头石材工人怎么也不愿意安装,太重了,最后在两箱啤酒的刺激下,两个工躺在架子上顶着,一个工人趴着焊接才算完事,哪天见到纪念馆的项目经理李老哥,我得好好问问,他采用的是什么激励招数。转到纪念馆北边,斜斜的屋面直插蓝天,我仿佛看见了刺向敌人的钢刀。站在顶端可领略巢湖的雄伟壮阔,施工时,我尝试过,回首就看见兄弟们戴着安全带半躺着在绑扎钢筋,不知这算不算刀尖上的舞蹈?

(六)

\

还是到纪念馆里面来了解一下那场战争吧。从小到大,有一个问题始终困饶着我:为什么一个装备精良、人数庞大、物资充足的军队在短短四五年时间里便溃败不堪?教科书中那些脸谱化的描述解答不了,电视电影中那些神奇的桥段解答不了,路边桥头那些激扬的口号同样解答不了。有人说,这是爱国主义的胜利。我感觉他在扯淡,抗日战争你说爱国主义我相信,在祸起萧墙时哪边是国家哪边是民族?你分得清吗?倒是小时候,一位老邻居给了个模糊的答案,他是这样说的:国民党要过河,直接过来扒房子拆房梁卸门板,特别蛮横,共产党要过河,先打招乎给点钱,然后扒房子拆房梁卸门板,十分和气。曾经在街头淘到一本破旧的册子,是一九四六年一月政治协商会议的单行本。因时间太久又是繁体字,具体内容已经忘却,只感觉这场由国民党主导的会议对别的党派十分傲慢,没有一点协商的样子,完全无视周恩来等人的存在。得意不能忘形,时刻谦虚谨慎,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如果这是一个原因的话,那么“两学一做”就有了落脚点了。

(七)

\

渡江战役的展陈设计总感觉挺遗憾,没有充份发挥纪念馆的空间与造型的优势。也许有人会说:不是中铁四局施工的你就挑刺。真不是那样,比如进门的这幅浮雕,长四十五米,高八至一十二米,号称目前国内最大的室内浮雕,内容丰富,有战争场面,枪炮齐鸣,有庆祝胜利,红旗拓展,有主席诗词等等。看的出作看的本意是想表达出磅礴的气势,给人以无往不胜的震撼。可惜了,只有走到近前才能有一点这种体会,站在二层平台往下一瞅,显得比较矮小,有点小家子气。什么原因?纪念馆太高大了,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这就是参照物的作用。比如我们建房子,基础刚完工时,在墙体没施工前总会感觉房子太小,等到墙体、楼板就位后基本就不会有这种感觉了,为什么?参照物的不同。前期用天地作参照,后期是跟自身作比较。整个展陈如果放在别的地方也许会比较高大上,但放在这座纪念馆里,就会有点欠缺,为什么?看了雄伟的外形,人们的期望值提高了呗。

(八)

\

展厅的第一部分讲述的是战前形势。形势,指社会发展的趋势,了解了形式,从而更好地制定战略战术,势者,因利而利权也。这个形势即包括国际的亦包括国内的,即包括政治的亦包括经济的军事的。通过这几个方面双方对比分析,可知渡江战役的胜利是必然的,是符合历史潮流的。同样的道理,现在制定企业年度目标时,都要分析分机当前国内国际的形势,有的放矢,方能生存与发展。有人也许会说,即然形势摆在那里,潮流不可逆转,顺其自然不是更好?为什么非动刀动枪?我感觉顺其自然是努力奋斗后的心态平和而非两手一摊的无所作为,如果我们因形势一片大好而不去用心经营,认真做事,那么就会被形势所拋弃,天道酬勤这四个字不是白讲的。当然了,我们的革命前辈更懂得这个道理,他们不但顺应了形势而且努力去创造对自己有利的形势,一方面积极谈判另一方面加紧备战,使自己站在实力、道德、舆论的至高点。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九)

\

展厅的第二部分叫做战役准备。做任何事情大致都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与收尾阶段。准备越充份取胜成功的概率越大,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夫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不仅要“算”人员物资,还要“算”形式思想战斗力等等。建工程也是这样,一个项目开工前,同样要进行各种准备工作,组织准备、技术准备、物资准备、劳动力准备、场地准备等等。有人说,技术准备是核心,但我感觉真正的核心应该是组织准备。一个强有力的领导可以凝神聚力,可以激发出巨大的能量,他可以不懂业务,可认不事必亲躬,但一定要敏锐,一定要有责任心大局观敢担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同样的项目,同样的条件,不同的团队干出来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建国十大元帅中,毛泽东最依仗的人是从没指挥过战役的组织高手罗荣桓同志,“今君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由此我认为在渡江战役总前委中,邓小平是真正的核心,矮矮一肚拐,他使得自己的队伍将有能,法令行,兵卒练,法令行,赏罚明,再加上知己知彼,这场战役还能失败了?

(十)

\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晚,长江显得格外寂静,漫天的星斗倒映在水中,随波逐流,和风从江南吹来,岸边的芦苇沙沙作响。随着几颗明亮的彩球划过天际,东南风也在瞬间变成了东北风,这时芦苇丛左右一分,从湖口到靖江,无数只木船扬起风帆,快速向南岸驶去。不一会,江心便传出震天的枪炮声与呐喊声,并逐渐随风南移,炮火掩盖了星斗,硝烟冲取代了雾汽。长江,这条孕育了灿烂文明的母亲之河,此刻变成了象棋盘上的楚河汉界。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解放军以五倍的人力沿千里长江向敌人发起冲击,突破江防所遇到的困难应该不算太大。今天,我们在纪念馆的第三展厅看着军事分布图、群像雕塑、复员的帆船和场景壁画,眼前是否会一阵恍惚?上古时代,黄河两岸的炎、黄、蚩尤为争夺地盘而打得不可开交时,长江岸边的女娲伏羲却在补补画画中开僻了人类精神世界的新天地,后来,屈原又在长江边展现了华夏文明的诗情,引得无数后人竞相探寻。不知何故,从三国到南北朝,怎么总有人幻想着隔江而治呢?他们真的以为所谓的天堑就能阻挡住统一的潮流?难道不知道黄河与长江的融合才形成了华夏的文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十一)

\

长江军事防线被突破的同时,估计敌军的心理防线也崩溃了。兵败如山倒,评书《岳飞传》中,刘兰芳经常这样形容全军,“哥哥兄弟,快跑哇,岳家军太厉害了,哗……”。剩下的事情就简单多了,在“不可沽名学霸王”的指示下,南京、上海等几个主要城市几乎可以算是和平解放的。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当伐谋伐交与攻城同时运用,足可以起到不战而屈人之兵了,善之善也。如果将做工程项目当作一场战役的话,那么结构封顶应该算是突破江防,拼的是勇气,而后的空间分隔、安装、装饰应算属于战争的胜利阶段,比的是细致与耐心。好多项目往往前期轰轰烈烈,结构封顶后却突然泻了气,导致网络图上的红旗迟迟插不上总统府。还是太祖告诫的对,“宜将剩勇追穷寇”,这一点,真的需要牢记,小题大作,动嘴吹牛,搞搞花架子成不了事,十年的遗毒需彻底肃清。在这个展厅里,以硝烟为背景,陈列着大量的枪支,这是不是想告诉观众“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朴素道理。

(十二)

\

最近一段时间,阴雨连绵,巢湖水位猛涨并向市区倒灌,看新闻,到处灾情,抗洪救灾成了头等大事。单位要求我们二十四小时待命,电话一响,立刻就要带人赶到现场,不要讲什么条件。在抗洪现场,真正出力并落实方案方法预案的就是普通老百姓,指挥部、工作组、街道、巡防等人员也不少,加起来估计与干活的人数差不多,大家各司其职,就是只动嘴不动手,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也要从老远调人。军队那边是不是这样我不知道,估计不会,不然渡江战役如何取得胜利?忘了什么人说过,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轮子推出来的,那么渡江战役就是老百姓用橹摇出来的吧,防洪抗洪的成绩是老百姓铲出来的、扛出来的。无论何时何地何事,离开了老百姓的支持,就是虎狼之师也会变成猫犬。作战时十万之师举也的前提是“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千里馈粮”,展厅陈列的日常用品从哪里来?还不都是取之于民。观看这个展厅,感觉在渡江战役中,支前后勤保障工作组织比较到位,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但愿这种工作态度与方法能够传承并发扬。

(十三)

\

不记得什么人说过:战征是流血的政治,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 有人曰: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谁道长江总无事,近来国共血争流。一将功成万骨枯,这话不错,据说,渡江战役共阵亡将士五十余万人,不知道这里面有没有统计人数是军队三倍的老百姓。留下名字和影相的不多,短短一面墙便将他们全部介绍给后人,只留下名字的不少,展厅四周墙面供奉的汉白玉石板上密密镌刻着,没有留下姓名的最多,只好用一块块方方的青石来纪念他们。出口的廊道两边排列着一个个方格,桔黄色的灯光如同摇曳的烛火,照亮了脚下的路。出了纪念馆,明亮的阳光下游人来来往往,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微笑,这情形不知与渡江战场上拼杀的将士们心中的追求是否一致?一位母亲牵着蹒跚的骥迎面走来,“宝贝,这就是渡江战役纪念馆,你看象不象一艘大船呀?”“妈妈,它象一个三角板。”是的,建筑物外形象什么并不重要,只要有一个了解那段历史的地方就足够了,先人们为了理想而拼杀时并没有指望后人们来纪念自己,而今人在展示自己时如果能怀着一点敬畏之心就完美了。

上一篇:玩转省博

下一篇:【政工微调查】责任心和使命感最关键

返回
热点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