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铁四局集团建筑公司欢迎您!
返回首页|集团网站|集团站群
企业文化
您当前的位置:企业文化>文学天地

情暖地炉

新闻来源: 中国中铁报 发布日期:2019-04-03

几天前趁着周末去淮南, 路过曾经生活过的工地, 站在残留在工班的地炉旁, 往日那与工友们围坐在地炉前, 取暖、 夜话、 欢笑感受地炉温暖的岁月历历在目。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 我们一群青年在霜雪飘洒的时节, 来到了如火如荼的阜 (阳) 淮 (南) 铁路建设工地, 开始了人生新征程。我所在的工班就驻扎在淮河大桥北岸。那天, 淮北大地迎来了新年第一场严寒, 白皑皑的寒霜覆盖了整个工地。班长老付在帮助我们卸下行李、 支好铁架床、 铺好棕草垫、 摊平棉被褥后, 来到工班房中间, 抄起铁丝钩, 弯下腰, 对着地炉下的通道, 用力钩了钩,顿时炉子透气了, 火苗随着灰尘雾气腾空而起, 偌大的工班瞬间暖流荡漾。从此, 我知道了地炉, 也结识了地炉。

现在说起地炉, 很多人可能不知晓。其实, 地炉就是地下挖个坑, 再用砖块、 水泥砌个有方有角的炉子, 炉子高出地面二三十公分, 台面水泥抹的光光的,中间部位炉膛, 炉膛靠下沿还安放几根钢筋做箅子, 煤块就是存在上面。炉子一侧还有个出渣沟道, 直通到箅子下面,每当烧下的炉渣多了, 就用铲子伸下去,把渣子扒出来; 炉子的火苗不旺时, 就用铁丝钩子伸下去钩几钩, 底气疏通, 立马炉火腾起, 热气暖流飘荡。在那个资源相对匮乏的年代, 这种地炉一般在淮河以北才有, 入冬时才刨开打火, 到春时就封炉熄火。那时我们职工住在石棉瓦盖的筒子房工班, 二三十人的铁架床铺相互挨着, 地炉就设在工班的中间, 所散发出的热量温暖着全班人的工房、 床头和心堂。

地炉冬天里是我们全班人的牵挂。早晨出门上工地时, 用煤与土拌合过的湿煤把火封好, 这一般都是班长老付和几位老职工承包了, 中午为了节约煤也因为时间短不捅开, 晚上从工地一返回,老付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炉子捅开, 将我们衣衫上在工地所挂的雪花融化, 火花与温暖款款嵌入我们的身体。我们几个新人都争着去给他当下手, 也学习通炉子知识。最开心的是晚上吃饭时, 炉子上一把陈年的水壶正嗤嗤的冒着热气,我们围坐在炉子四周, 把从食堂打来的菜碗摆放在台面上熨着热, 一边大口吃着饭, 议着干活的事儿, 但更多的是讲笑话段子, 班长老付肚子里似乎永远装着讲不完的故事, 惹得我们随时笑出了眼泪, 喷出了嚼一半的饭菜溅到炉火里。吃到最后人人菜碗里还剩余两块豆腐条、 几根芹菜丝之类, 老付就提起水壶,把滚烫的开水挨次冲入每人碗里, 碗中的剩菜立马变为上好的菜汤, 上面漂着点点油花, 而后自己带头端起碗, 一仰脖子, 咕咚一声, 送下肚里。我们也跟着“咕咚一声” , 而后抹一下嘴罢, 倒头上床, 幸福、 快乐、 坦然瞬间融入鼾声里。

时代趋步前行, 祖国繁荣昌盛的浪花也悄然融入我们建设者点点滴滴的生活中。曾经的地炉早已湮没在前进浪潮里, 被充满现代气息的空调、 暖器片所取代, 渐渐退出了生活, 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在辗转迁徙跨越山山水水, 奔波一个个重点工程建设工地的过程中, 推行标准化建设, 打造职工幸福家园, 所住的工棚房大都已采用组合式彩钢瓦搭建,有蓝色打底的, 有大红做顶的, 有的还搭建两层楼, 胜似砖砌楼房, 不仅外观靓丽, 而且耐寒抗热, 蓝天白云下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职工的睡宿安顿处也由原来的大通铺变为了三三两两人的小套房, 夏天房内空调嗤嗤飘着凉风, 严冬徐徐散发暖流, 休息睡觉更加安稳香甜。我们企业赶上国家改革开放好时光, 每年保持着快速地增长, 建设的工程个个创优质, 职工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再也不去为做地炉、 拌煤灰、封炉火操心了, 再也不需为捅地炉所飞发的满屋灰尘而烦恼了, 人们生活踏进了新时代。(方成龙)

上一篇:春雨符号

下一篇: 让“实名制”实至名归

返回
热点新闻
推荐阅读